光伏发电逆变控制装置产业化项目依托阳光电源自有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专利技术、光伏发电控制逆变系统科技成果,实现光伏发电逆变及控制装置的规模生产,是阳光电源承担的又一项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于2005年立项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意见》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利用多晶硅行业资本密集的属性和新上项目的产能门槛将资金实力不够的企业阻挡 在行业外。近期,工信部和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各地频繁调研,考察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且还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与一些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探讨将实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多晶硅项目审批政策适度放宽的必要性。
这些都表明,《意见》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情况。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面对国内市场多晶硅需求旺盛的现状,今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国 内企业都在大肆扩张多晶硅产能,所以近期关于国内多晶硅行业投资过热的话题又开始受到各方关注。2009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国内 多晶硅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指出政府今后将不再审批3000吨以下的多晶硅项目,特别要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李胜茂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总体发展较为健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类似出台《意见》这样的行政调控手段应适时调 整和退出多晶硅的生产和提纯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和产生一些污染物,只有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做到节能安排。
应该说,这种调控方式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光伏市场整体需求旺盛,导 致国内多晶硅市场出现了供应偏紧的局面。李胜茂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总体发展较为健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类似出台《意见》这样的行政调控手段应适时调 整和退出。当下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80%的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90%的成品返销海外
当前条件下,光热发电尽管属于后起之秀,但在某些方面有着光伏不具备的优势。与走在前列的光伏发电相比,后者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均制定了明确的产业规划,并给予包括项目补贴、上网电价等各种政策扶持,相比之下,对光热发电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还未形成。但在储热技术等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独立建造大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已经成为可能。当然,光热发电要实现产业化的高速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相比而言,光热发电站的建造和维护对环境破坏要小得多。专家表示,缺乏政策的有力扶持,太阳能发电短期内仍将难以实现对价格瓶颈的突破。
太阳能利用最近比较热太阳能产业联盟所谓聚光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我国太阳光资源充足,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光热技术一直都遮蔽在光伏的强大身影之下。而光热发电规模效应明显,电站规模越大,单位电量的成本越低。
而且,这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光照不足时可以通过储热发电以实现供电的持续稳定,特别适合在强光照的荒漠地区进行大规模并网发电。中国太阳能也应两条腿走路美国在光热发电领域的投入与推广,也为中国带来了启示。借助于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家庭的光伏发电可以随意合并入网,发展前景巨大。太阳能产业联盟据专家介绍,目前,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在光热发电技术产业化方面推进的速度非常快。
太阳能光热发电在全球已运行装机容量近70万kW,在建的近100万kW。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挑战兄弟的本钱在哪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特点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应用条件。
年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或170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它布局较为灵活,可以建设大规模的光伏电站,也可以将光伏电池安装在屋顶上,甚至是移动设备等等。
其中,西班牙规划在2012年以前建成180万kW,美国也提出了在最近几年规划建设480万kW的项目,其中320万kW已签订建设合同。光热发电的发展,可谓潜力无穷。我国光热发电总体上还处在技术研发阶段,尚没有一座真正投入商业应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厂。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因此光热发电只适合大规模电站,对土地面积、资金规模等要求较高。尽管能够赚取一定的产业利润,但短时间内依然将面临环保污染的质疑压力。
太阳能产业联盟其次,光伏晶硅电池的生产短期内摆脱不了高污染与高能耗。中国太阳能要想实现两条腿走路,任重道远。
当前,全世界太阳能发电市场有超过90%的份额为多晶硅光伏发电技术占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其纳入未来绿色能源的发展规划。如果光热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取得成功,势必能为聚光光热发电技术的推广普及带来重大突破。
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差距并非很大。当然,从布局等方面看,光伏发电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然而,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的美国,近期却一直在不断布局一幅以光热技术为主色调的新蓝图。当下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80%的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90%的成品返销海外。在技术实用性方面,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技术实用性强,但是技术难度也较高。尽管在储热、冷却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克服,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可以通过参与技术合作、实施鼓励高新技术研发政策等方式。
但是光热与光伏一样,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关键性问题成本收益问题。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手中。
继建造起采用聚光光热技术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厂之后,美国加州政府新近规划、批准的一系列太阳能项目,无一例外均采用了聚光光热发电技术。而光热技术门槛要低,在科技部863项目等科研攻关和产业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
作为同时横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的太阳能光热,在其发展的20多年后,突然成为各级政府和产业政策中的香馍馍。近几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世界第一的国家。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元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9大行业的发展。如果按照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15年计算,太阳能光热折合发电成本仅为0.15元/度,比光伏发电低几十倍,比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低一倍左右。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有望跻身千亿元产业俱乐部的发展元年。此前,四季沐歌已经明确提出了从热水器、热水到热能的产业探索路径,并明确表示要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方案服务商跨越。
光能变成热能,热水器只是最低端的应用最少的产品,只是冰山的一角,太阳能光热采暖和制冷则有超过3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全面加码,太阳能光热作为中国在全球具有较大话语权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今后5年将迈入规模扩张的快车道。
太阳能光热产业是在新能源行业里,我国为数不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的规模达到100亿元,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近1亿平方米,可以累积替代常规能源标准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
借助洛阳在上游玻璃产业的竞争力,借助河南中原大省的物流运输和配送能力,洛阳工业园已为四季沐歌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竞争力。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四季沐歌(洛阳)工业园全面建厂投产,最终将形成年产8万吨高硼硅玻璃毛坯管、2700万支真空集热管、100万台热水器的综合能力。